高漲的物價和成本

最近物價不斷的飆漲,加上媒體不斷的炒作,
很多人都覺得日子快要過不下去了。

在我們無力控制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倒是可以換個角度想想,
這是一個逼自己成長的好機會。

Ⅰ﹑大風浪才能鍛鍊開船的技巧


一個優秀的船長如何證明自己的駕駛技術超越群倫?
就是在大風浪中開小船。

同樣高的浪,大船可能穩如泰山,小船卻一個不小心就會翻覆。
所以,我們可以看到經濟出現波動的時候,先倒閉往往是中小企業,
因為中小企業比較禁不起波動的摧殘。
而大企業可能只是利潤減少,或者是短期虧損,只要體質優良,
大企業是比較能夠稱過經濟下滑的衝擊。

個人也是如此,如果家財萬貫,說白一點,油價漲個兩倍也不會過不下去。
但是受薪的中產階級可就苦翻天了。

反正我們無法迅速的改變大環境,那就學習在惡劣的新環境中生存吧。
透過這樣的心態來自我鍛鍊,可以學會很多掌握財務的技巧,
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於「成本」的敏銳感覺,因為什麼都要省。

Ⅱ﹑要有效的節省生活開支先學記帳

人們的消費習慣往往是不理性的,即使當下覺得有買的必要,
但是很多商品買回家以後卻常常用不到。

確實的記帳就可以訓練自己做出正確的消費判斷。

每當一段時間回顧流水帳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想法:


「早知道當初就不買OOXX了。」

因為很多的消費都是衝動,而衝動是禁不起時間考驗的。
當心情平復冷靜以後,看到帳本上的記錄有上面的想法,心智隨之成長,
久而久之對消費的必要性就更能掌握。

當然,如果沒有記帳,往往就忘得一塌糊塗,也很少會發現一些錯誤的消費。

Ⅲ﹑習慣成自然

當你小氣節省習慣以後,有一天經濟會往上爬,這是歷史的必然。
那個時候大家的收入也許慢慢都會增加,物價也漸趨平穩,
但是我們也已經小氣節省習慣了 。


當收入增加,而支出減少的時候,我們就會發現荷包變厚變重了,
銀行存摺的數字也會變大,當然,我們能做的事情也就更多了。

結論

最近寫了很多「成本」的文章,生活中也難免多聊了很多成本的概念,
有人就建議我把部落格改用「小氣」當主題=.=

是還蠻有創意的啦,不過還沒想到完整的名稱,
等我想到一個滿意的名字就把他改過來好了

身為巴非特的追隨者,小氣算是一種恭維了XD

最後介紹一個免費又好用的軟體給大家:
2008電子記帳本
p.s.特別感謝廖聖哲先生,雖然不認識你,但是你的軟體從2007幫我到2008

smart智富雜誌有專文介紹,自行點下方連結去看看吧:
用對記帳工具 小夫妻年省25萬

自我管理—上帝看得見


今天逛書局的時候翻了天下文化出版的杜拉克精選,
隨意的翻到一個段落,就寫著「上帝看得見」這個句子。

大概的內容是描寫一個雕刻家和雇用者談價錢,
雕刻家要求連雕像的背面也要付費,
但是雇用者認為不合理,因為雕像只展示正面,
背面並不會被觀眾看到,所以要求雕刻家不要收背面的錢,
可能也希望雕刻家不要太用心在雕像的背面。

但是雕刻家還是堅持要收錢,理由就是:

「雖然觀眾看不見,但是上帝看得見。」

彼得杜拉克把這樣的故事放在「自我管理」的主題裡面,
我想再沒有更多的話語可以去形容這樣一個故事所帶給我們的啟示。


因為故事講得太好了,不需要過多的陳述,
附上一張大師杜拉克的照片以示尊敬。

中國變了,台商大逃亡


[中國變了,台商大逃亡]

商業周刊第 1071 期的封面故事,
這一期講到台商放棄廠房,機器,從對岸逃回台灣的一些故事。
相較於當初因為低廉的生產成本和人力成本到對岸投資,
現在也是因為成本的不斷攀升決定回來,
剛好和葛林斯潘所觀察到的現象很類似,
有感而發,寫這篇網誌。


Ⅰ﹑成本絕對是賺錢的第一考量

如果有仔細讀上面的報導就會發現:

台商因為高成本而出走,對岸因為低成本吸引台商

時至今日則變成:台商因為對岸成本不斷攀高而逃回台灣

關鍵字就是:成本

Ⅱ﹑成本上升的原因

對岸成本產生如此的大變化,追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:過度保護勞工

葛林斯潘在「我們的新世界」書中就一直強調:

社會福利會造成資方的人事成本不斷攀高,
而且資方要解僱勞工必須付出不可思議的高額成本,
在這樣的情況下,資方會非常非常的謹慎小心,除非有十足的把握,
否則不敢雇用員工,如此一來勢必會造成失業率的攀升。

許多反葛林斯潘的作者喜歡拿這一段話猛烈批鬥,
但是換個角度想,如果我們身為資方,當然也會努力的降低成本和風險,
所以我認為葛林斯潘的推論是很合理的。

過於保護勞工的福利政策確實造成生產成本的大幅攀升,
生產成本的攀升自然會反應在物價上,可能也會連帶造成通貨膨脹,
所以政府在勞工福利的相關政策上真的要做許多深度的研究和思考,
否則保護勞工的美意可能適得其反。


Ⅲ﹑個人也要注意成本

這些是關國家經濟的大事似乎和我們沒有太過於直接的關係,
而且我們也無能為力。
但是從這裡可以知道個人的經濟狀況也和成本息息相關,
畢竟每個人都想要多賺一點錢,
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優先考慮成本的問題。

在職場上也是一樣,我們都希望自己就職的公司可以賺錢,
畢竟賠錢的公司可能撐不久,公司倒了員工也就失業了。
但是公司的財務狀況我們不見得能清楚知道,特別是中小企業。
這個時候透過觀察公司的開銷就可以大概知道公司的資金應用狀況,


巴菲特強調:「節省成本是平常就要做的事情」。

有些大企業喜歡透過裁員的方式來節省成本創造利潤,
這在巴菲特的眼裡叫做「體質不良」。
如果一家公司要用到這種手段,表示平常沒有在「節省成本」的點上用心,
絕對不是值得投資的公司。


結論

趨勢一直在改變,但是總有那麼一些原則是不變的。
想賺錢,注意成本絕對是最重要的一步。
股票要想辦法買在最低點,房地產也要買在最便宜的時候。
個人的生涯規劃也是要以低成本為首要考量。

巴菲特已經是世界首富,
他還是住在剛結婚時買的老房子裡,
還被當地政府歸類為「有損市容」的區域。

但是他被訪問時表示一點都不想換房子,原因只有一個:

「這幢房子已經滿足了我的需求。 」

當我們在投資或消費的時候記得先問問自己:

「這筆支出真的是需要的嗎?」

那麼我們就能以最低的成本過生活和從事投資,
當然,多出來的部分可以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。